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
技术服务

Service

首 页 - 技术服务 - 工业电子EMC整改

伺服机械手臂辐射整改方案

一.背景与问题分析


机械手臂是由履行系统、驱动系统、操控系统等几大部分组成,是靠伺服模块和运算基板来传输数据相位等参数,以控制伺服电机来完成各种复杂动作。

目前,随着自动化机械手臂工艺多样化,功能逐步提升,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,但是随之而来的EMI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,产品中多个功模块都会产生极强的电磁辐射,比如高功率的供电系统,驱动板继电器通断切换产生的脉冲杂讯,还有伺服器本身单体EMI不合格而产生的耦合效应,等诸多因素,都会造成产品最终EMI检测不合格。

二.整改前




三. 整改措施

根据以上的分析确定以下改善对策:

1, 从板级进行改善, 降低主板上的电磁辐射。

主板分析:使用 ES-67 诊断分析仪进行板级的近场测试分析,

首先,用设备的近场探头定位到主板各个区域,进行主板全方位近场扫描,数据显示 30MHz~60MHz 频率段较高;

然后,通过 ES-67 的智能分析软件,诊断定位这个频率段的主板区域位置,以下智能分析的图形显示,问题的根源在电源与数据信号的输入/输出端口区域(如下图红色区域);

这几个端口诊断出辐射偏高,而端口的连接线材直接延伸到屏蔽箱体之外,完全暴露在空间, 形成天线效应。

由此,我们就诊断出杂讯的源头与传输路径,下一步就是确定改善方案了。

对策 1: 对主板 24V/3.3V,等电源输出端口(如下图端口位置)进行 L/C 滤波处理,对板上数据控制端口增加电容滤波,(根据数据频率点,选择器件规格,L 选择贴片FERRITE BEAD300 欧姆, C 选择贴片300pf/50V 左右。

在增加 FERRITE BEAD 同时增加电容下地滤波。


对策 2:对晶振时钟信号地进行切割,让晶振地在最短路径回到,IC 地,尽量保证不串扰到其它区域。



2 ,优化各类线材。

  机器内部和外部的连接线材种类繁多,有些接地不良,有些屏蔽不到位,有些走线,方式错误,等等问题导致相互干扰。

  经分析做以下几方面的改善:

  对策1:增加屏蔽线的接地锁付端子,让屏蔽层与数据地就近连接,形成最短回流路径。





对策2 :改善线材端子的接地方式。

  线材屏蔽层与端子之间,由之前的端点连接改为 360º金属环焊连接,可以最大 程度防止 clock 信号或 D+/D-差分共模杂讯发散。





 对策3:优化线材长度与走线方式。

      所有线材减短到最合理的需求长度,线材越长,增加耦合干扰的机会越大。

合理布局走线方式,所有走线避开干扰源周边,电源走线和信号走线分开固定。

 对策4:对部分线材增加滤波器与磁环处理。

     有些及时增加了 EMI 对策之后的线材,仍无法完全消除杂讯,需要对伺服器的

连接线和导轨外部线材增加磁环处理,磁环的位置需经过现场测试调试。

       

 对策5:加强机箱屏蔽,增加密封性。

     电源屏蔽机箱内的电源部分,虽然增加了滤波器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但由于机箱

屏蔽效能不好,极大地降低了滤波器的功效,于是对机箱的开合缝隙的尺寸重新优化,缝隙

降低到 0.5mm 以内。



四.整改后

五:总结与建议

当我们对一个产品进行EMI分析时,首先要从板级入手,评估PCBA是否依照EMC设计规范进行线路/器件的布局,虽然从板级入手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但这是成本最低,也是最适合批量生产的对策方案。

其次产品的结构,线材等周边布局要合理,这些区域是容易导致EMI辐射发散的重点地方,整体走线合理(如高速数位信号线和模拟信号线分开,电源线和数据线分开,带有严重串扰电磁杂讯的线材和其它线材分开,等等)。

其实EMI问题并不难解决,也并不是一定要增加很多成本,只要从板级问题出发,再注意周边/结构的设计,就可以很顺利的解决EMI问题。






Copyright © 2024 深圳市南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
咨询

QQ

在线客服

服务时间:8:30-18:00

电话

联系电话:

15012887506

微信

二维码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邮箱

电子邮箱

Sales@sznktech.com